"刘护士,我16个胚胎养囊只剩4个,是不是实验室给养死了?" 看着患者通红的双眼,我赶紧拉她坐下详细解释。这样的场景,在我们生殖科每天都会上演。
作为一名在生殖中心工作了10年的护士,我见证了太多姐妹为"养不养囊"这个决定辗转反侧。今天,我就用最实在的大白话,告诉大家几个关于养囊的真相,这些都是患者在诊疗室里反复问的问题,希望能帮您在做决定时更加心中有数。
简单来说,养囊就是一个“优胜劣汰”的自然选择过程。
不养囊(第3天移植): 精卵结合后,在实验室培养到第3天,形成的是由6-8个细胞组成的卵裂期胚胎(又称鲜胚)。此时就可以进行移植。

养囊(第5-6天移植): 如果将这些第3天的胚胎继续培养到第5天或第6天,它们会发育成含有上百个细胞的囊胚。这个过程就叫做“养囊”。只有质量最好、发育潜能最强的胚胎才能成功养囊。
很多患者看到十几个胚胎最后只养成几个囊胚,第一反应就是心痛和不解。其实,那些没有养成囊胚的胚胎,绝大多数本身就没有继续发育的潜能。即使勉强移植到体内,也很难着床。
就像种庄稼选种子,您不会把每粒种子都直接埋进土里,而是先选那些饱满的、有芽眼的优质种子。养囊就是这个选种的过程。
我们中心去年的数据显示:35岁以下患者,优质囊胚移植的临床妊娠率能达到65%左右,而第3天优质胚胎移植约为50%。这个差距是实实在在的。
但关键前提是——得有囊胚可移植。如果胚胎数量少、质量一般,养囊可能面临"全军覆没"的风险。这就是为什么医生会反复权衡您的情况。
胚胎大户:取卵数多(比如≥15个),胚胎数量多(≥6个)。有足够的"资本"让胚胎竞争上岗。
多次移植失败:已经移植过2-3次优质卵裂期胚胎都未着床的,可能是胚胎发育潜能问题。
需要做三代试管:必须养成囊胚才能进行基因检测。
害怕怀双胎:因身体原因不能承受多胎妊娠的,单囊胚移植是最佳选择。
胚胎数量少:特别是只有1-3个胚胎的,建议尽早移植,给它们一个在妈妈体内自然生长的机会。
高龄患者:38岁以上的患者,胚胎染色体异常率高,养囊淘汰率也高。
反复养囊失败:既往有过养囊全部失败经历的患者,需要重新评估方案。
上周一位42岁的患者,只有2个中级胚胎,坚持要求养囊,结果一个都没养成,夫妻俩在诊室抱头痛哭。这样的场景我们真的不忍心再看。

很多人不知道,养囊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实验室条件。温度、湿度、气体浓度、培养液成分,甚至环境光线都会影响结果。一家经验丰富、设备先进的实验室,能显著提高养囊成功率。
选择生殖中心时,不妨问问他们的囊胚形成率是多少。一般来说,整体养成率能达到40-50%的实验室就算很不错了。
作为见证了无数悲欢的生殖科护士,我建议您:充分信任您的主治医生。他们会根据您的年龄、胚胎数量和质量等因素,给出最专业的建议。

没有绝对的好与坏,只有适合与不适合。试管之路已经足够艰辛,不要再为每一个决定过度焦虑。无论选择哪种方式,都是当下最合适的选择。
祝愿每一位求子路上的姐妹,最终都能如愿以偿,迎来自己的宝宝!